薪火相傳承師道,眾擎易舉強師能
——2020年北理工“聆聽師道”青年教師主題沙龍紀實
“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對待學生要像父母對待子女那樣📚3️⃣,善於傾聽和鼓勵,要真誠和耐心🔧🧞,要相信每一位學生”“有時候你的一句鼓勵,學生會銘記終生🛹,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也許就能為學生答疑解惑🫎,為學生打開前進的大門”……類似這樣溫暖🤯⛑️、質樸而有力的話語⛔️,在2020年“聆聽師道”青年教師主題沙龍現場、直播間縈繞回蕩,“青椒”們聽得仔細⚙️、收獲滿滿🧑🏻🦱。
為引導廣大教師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在全校範圍內營造尊師重教、愛國榮校的良好氛圍⛄️🧙🏽,2020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黨委教師工作部牽頭組織籌劃,依托校院兩級平臺,開展了30余場“聆聽師道”青年教師主題沙龍活動。活動聚焦青年教師群體,結合學校80周年校慶等重要活動🕋,圍繞青年教師工作中關心的實際問題🐭,開展交流研討,幫助青年教師加深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沉浸體驗🧜♀️,用“鮮活史料”引領“育人實踐”
“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事業奮鬥的方向……希望我們這個專業的年輕人能夠肩負重任🤵🏽♀️,勇攀高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老校友張鈞享將畢生心血奉獻給了特種車輛發動機事業,他為國鑄劍的優秀事跡、語重心長的殷殷囑托讓青年教師為之動容。2020年“聆聽師道”青年教師主題沙龍中🥑,緊密結合校史🦹🏻、黨史、新中國史🏌🏻♂️,采取現場解讀🤜🏽、沉浸感受、史實講述等方式📭,開展育人實踐教育,引領青年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
機械與車輛學院結合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建立70周年,邀請七位五十年代的老一輩教師和校友回到母校,與青年教師一同回首過去🚌、展望未來;生命學院邀請退休教師李兆民✋🏼,以“大國工匠精神”為主題👩🏻🚒,分享了大國重器研發過程中攻堅克難的艱苦歲月;馬克思主義學院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邀請教師代表聚焦列寧建黨學說及其當代價值進行講解,分享執教經驗,進一步明確了講好思政課的重要性👱♂️;外國語學院等組織青年教師參觀校史館,讓青年教師從“延安根、軍工魂”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信仰力量,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愛校榮校情感……
“聆聽師道”沙龍現場,或有生動細致的實踐教學,或有深刻感人的傾情口述,或有真實震撼的歷史揭秘……一場場沉浸式的體驗教學,讓“青椒”們直觀感受到了學校的光榮傳統、使命擔當和國家的蓬勃發展🤲🏼。青年教師紛紛表示🪴,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貢獻⚗️。
聚坐聆聽,讓“經驗漫談”傳遞“為師能量”
“教材只有應用於教學實踐,才能實現真正價值”“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中👱🏽♂️,要堅守‘四心’,即心正📪🧝🏿♂️、心定、心大💇♀️🥤、心悅🫳🏽;做到‘四承’🙇🏽♂️,即承特色👶🏿、承資源、承校風👩🏻⚕️、承感情🍝;突出‘五新’,即新思想、新方向、新論斷、新方法➛、新成果”……2020年“聆聽師道”青年教師主題沙龍,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邀請多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進行經驗分享👩🏽,讓青年教師在活動中,真切感受老一輩教師成長發展的經驗和體會😳,並從中不斷汲取職業生涯發展的“澎湃能量”。
宇航學院邀請林海教授🫶🏼、賀媛媛副教授分享教育教學經驗,並就教學改革與成果申報等方面與青年教師進行了交流討論;機電學院邀請優秀青年教師代表黃廣炎教授👱,以“淺談青年教師的‘四個心’”為題,向青年教師分享了個人成長歷程;光電學院邀請曹峰梅副教授🔉,以“融入團隊𓀄,終身學習,成就事業”為題分享了工作經驗🧕🏼;計算機學院邀請北京市教學名師李鳳霞教授🚪,以“用科研的方法做教學”為題分享教書育人方法探索;化學與化工學院邀請彭熙偉、李暉、張小玲👨👦、趙之平、李全松等多位教師代表,結合課程思政、教學方法、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分享為師執教經驗🫱;管理與經濟學院邀請何海燕教授,以“凝心聚力👩🏽🦱、創新發展:寄語青年”為題分享個人工作感悟;法學院結合國家社科基金申報工作🏺,邀請教師代表分享了項目選題、研究內容、創新點等方面的經驗方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青年教師受益……
“聆聽師道”青年教師主題沙龍,或在教室講堂裏講述🙍🏼♂️,或在會議圓桌上暢談☀️,或在方寸屏幕間傳播……有的僅僅面向二三十人🎊💅🏽,但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教師們暢所欲言,讓交流討論、經驗學習真正走進了青年教師的內心,真正實現了“讓教育者先受教育”。
品牌齊放,將“特色模塊”匯成“鑄魂系統”
“‘聆聽師道’主題沙龍活動聚焦青年教師成長需求,為老師們提供了學習交流平臺,活動中針對特定選題讓老師們能夠深入思考,促進科研和教學工作相互融合🧙🏼♂️、相互影響,是一個很好的形式,我們將一直保持下去,讓大家不斷受益……”馬克思主義學院孫利老師談起“聆聽師道”青椒主題沙龍這樣說到。2020年,各學院從青年教師實際需求入手,結合學科特點🙆🏽♂️、專業優勢及中心工作等,凝練打造了一批具有學院特色的主題沙龍模塊❤️🔥,共同構建了學校“聆聽師道”品牌,形成了校院兩級聯動開展的良好局面。
學校持續將“聆聽師道”引入延安培訓課堂,邀請宇航學院劉莉教授以“何以為本?如何踐行?——三十年高校教師路上的點滴感悟”為題作專題報告🤟,讓新入職教師在學校誕生的紅色源點真切感受我校紅色基因和師道文化,接受思想洗禮;機械與車輛學院依托“明禦善教”教師思政工作室🥴,在學院範圍內組建“精工青咖會”,邀請教育教學、科技創新、學術研究👮♀️、管理服務等方面教師代表👩🏻⚕️,定期開展“研磨時光”、“教學法”等多主題、多類型沙龍活動,創建了助力學院青年教師成長的工作體系🏊🏼𓀚;材料學院依托基層黨支部🏄♂️,主動策劃,結合主題黨日😭、專業需求與特色💂♀️,邀請多位離退休教師、青年教師,在多個基層黨支部中開展“綠色匠心”等系列主題沙龍,在線上線下共同分享執教經驗📔🔯、為師心得📦🙌,匯聚了助力學院青年教師成長的黨支部合力;數學與統計學院統籌平臺資源,舉辦“薪火相傳”退休教師榮休與新教師入職儀式,策劃“傳承理工紅色基因 創新數學思政育人”青椒沙龍活動🧎🏻,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提升交流培訓等,構築了助力學院青年教師成長的多維度、全方位系統平臺……
“獨木不成林🐕🦺,一花難成春”。2020年“聆聽師道”在各學院落地生根👂🏻🫶🏽,或是特色創建,或是統籌開展🤒👩🎓,或是系統推進……青椒主題沙龍活動真正以青年教師群體為中心👨🏽🚒,校院兩級組成聯動“鑄魂系統”🧞,共同推出了系列助力青年教師成長發展的“組合拳”。
承師道,強師能,鑄師魂👩🦯➡️,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統籌推進教師師德養成與師能提升,探索以校院兩級“聆聽師道”為重要抓手的教師思政工作現實路徑🗻,促進師德與師能相統一💇🏽。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2020年“聆聽師道”青椒主題沙龍聯系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在拓展內容、創新形式與打造品牌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以高度的吸引力👩🏻🦽➡️、感染力,吸引了廣大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在助力青年教師成長上取得了良好實效。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聆聽師道”品牌內涵🚶♀️➡️,不斷探索教師思政與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舉措,大力弘揚北理工優秀師道文化,引導青年教師傳承“延安根、軍工魂”紅色基因,積極投身一流大學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貢獻🦽。